善用 Google Meet 搭配 HackMD ,開一場非同步的協作會議 | HackMD Blog
April 11, 2022

善用 Google Meet 搭配 HackMD ,開一場非同步的協作會議

enen
enen
文播手出身的社群經理

去年,教育部因應疫情趨勢跟數位創新,首度辦理「線上審議」來討論青年心理健康議題,其中,示範場次便選用了 Google Meet 跟 HackMD 搭配組合,讓參與者可以自由決定用哪種方式參與,可以露臉說話,可以說話不露臉,可以不露臉不出聲音只打字,只要能舒適自在地參與討論就好,體現了涵容(Inclusiveness)的精神。

這一場示範場次,是由台灣勞工陣線主辦的「青年貧窮下的托育及居住心理壓力如何解?」非同步協作會議,全日的工作坊,有邀請專家學者來演講,參與者則有台灣北部、南部以及歐洲留學的年輕人,將近三十人全程參加,共同針對青年心理健康問題背後的社會成因做討論。

▲ 2021/11/13 活動資訊總站,以 HackMD 書本模式製作。

另類參與:視訊聆聽,非同步打字協作,不用整天都「視訊對話」

若要參與者待在電腦前一整天,戴著耳機、觀看鏡頭並且專注地參與討論,可能會使人覺得太辛苦。反之,提供一個選項,與會的人可以在自己舒服的狀態下,隨時以打字的方式,隨時在 HackMD 對講者提問,拋出想法,或者在「閒聊區」任意打字,那就會提升參與的意願,以及待滿全程的動力。

一開始,教育部青年署為了辦理系列活動,已經採購了 Google 的服務,但是 Meet 內建的文件功能,其實還是以視訊為主,編輯體驗並不好;首選是大家都很熟悉的 Google Doc,原本版面都已建置完成,然而,在主辦團體的實際測試時,與會者同時打字的輸入干擾很嚴重,版面也有點混亂。

最後,同樣在大家的實際測試之下,HackMD 簡潔版面及打字體驗,勝出。活動的頁面、問卷、聊天室網址、文件協作網址跟議題手冊,順勢以書本模式來滾動更新了。

數位文件的討論頁面,搭配議程,把每個區塊劃分開來,參與者如果分心了,也可以回到上一個段落看看,或是到下一個段落發表意見、打字閒聊,非同步的參與方式,讓大家更能夠全程參與。

重點是「讓想法落成文字」,不需要「很會用 HackMD」

原本主辦單位擔心,與會者都是從來沒有用過 HackMD 的人,會不會因為不熟悉黑白雙欄的介面跟 Markdown 語法,而感到卻步呢?

實際上,如果把打字的區塊設定好,引導到指定標題底下留言,加上分享螢幕時的簡單操作示範,所有人都能夠輕易地在文件上留下想法,並不需要複雜的功能教學。

尤其,一份好的討論文件,除了既定的議程,也需要非正式的閒聊區,透過註解功能或是 >[name=] 語法,單單靠文字的互動就很踴躍。當與會者看到其他人使用簡單的 Markdown 語法,也會自然而然透過學習,逐步長出比較進階的用法。

實際上,對於討論來說,「想法」才是重要的,排版只是其次,所以重點便是「如何讓大家輕鬆地把想法表達出來」,而 HackMD 原本便是特別適合「從想法變成文字」這一段的工具,即使是從來沒聽過 Markdown 的與會者,也能從產品設計跟實際體驗上,感受到這一個特性。

▲ 當天,許多第一次使用 HackMD 的與會者,已經可以踴躍在數位文件上討論起來。

便利的數位文件,就像工作坊裡的便利貼

有趣的是,在這種穿插著高度知識性內容的審議討論裡面,以文字來做交流,提問才更踴躍,大家「比較敢發表意見」,就跟許多實體工作方當中,若以便利貼、白板等文具來輔助,往往會挖掘到更多有價值的想法。有些人很有想法,但口條不好;有些則敏感體貼聽話者的心情,為斟酌用詞而遲疑,反而讓人聽不明白他的意思。這時,可以來回修改的文字,讓人更願意表達。

比便利貼跟白板更有效的是,內容會自動留存下來。因為是文件,有一定的標題順序,只要有適切的引導,與會者的內容不容易流於破碎發散,比較像是一張趨近完整的發言單,但彼此的發言又可以即時互動,能夠在當下有「對話」的特性。

用文件加入討論,激發更多潛藏的意見

事後,有人回饋意見是 「平常不敢在視訊會議中發言,是擔心自己想法沒有辦法整理好,佔用大家時間,會很緊張,但是先在文件上打好,讓我參加的壓力小很多。」 這呼應了教育部青年署以心理健康的主題出發,其實參與議題的討論,不需要造成大家壓力,而是邀請讓更多人一點一點參與進來。

好的活動,總是各種元素與工具測試、搭配而成。線上的工作坊、線上的想法激盪、線上的會議,或許有純視訊講話以外的選擇。教育部青年署的實驗性活動,已經帶頭做了鮮明的示範,即使不是疫情,透過更加涵融及多元管道的方法,更能夠收集到全面的意見,把大家真正拉在一起。